最近一些年轻小盆友咨询怎样买房,我回顾自己的第一次(买房),和在多村地产圈混迹多年鉴证其他朋友的第一次(买房),总结了以下几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1. 出名要趁早,买房也是

老话说,先成家再立业。也经常听到年轻朋友说,等有了女朋友再买房,等结了婚再买房。

在我看来,找女朋友不能等,买房更加不能等。有房之后,也许女朋友会来得更快一些,这个,你懂的。

最怕的是几年下来,独立屋等成了半独立,半独立等成了汤耗子。

货币贬值和年龄增长一样不可逆转。

对于大多伦多今日均价过百万的房市,房子不但是单纯的遮风挡雨的私人空间,而且是财产保值规避通胀的有力武器。

第一个房子俗称上车房。

上什么车丰俭由人,可以是经济适用型,或是豪华酷炫型,但是上,很重要。
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买房不仅是新的篇章的开始,更意味着进入了跑赢通胀的快车道。

周围同样是三高的朋友(高学历,高收入,高能力), 早上车,晚上车,上与不上,多年之后,高下立见。

撇开市场经济不谈,单从个人储蓄的角度,买房是我所知道的最有效的存钱方式,从根本上减少不必要的消费。

老婆喜欢买包,那,买个房吧。

老公喜欢电子产品,那,买个房吧。

闺蜜们买包的数量基本随着买房递减。当然家里有矿的算我没说。

而且有没有觉得即使不买房, 也存不下钱。

我和老公没买房前,即使房租只有$700,每月照样月光。买房后,依然没有存款,但多年后至少得了个房子,要不都贡献给多伦多的饮食业了。

所以, 买房不要等,有钱就上车。

  1. 不买离公司近的,买升值潜力大的

许多第一次买房的朋友会把和工作单位的距离作为一个重要条件。

KK当年亦是如此,放弃了升值潜力大的区而选择了离单位更近的。数年之后发现,每天多40分钟的车程,可以换来几十万的回报。

因此,买房就是投资,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回报。

而且,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现代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。

单位可以换,老板可以炒,何须纠结距离公司的远近?

疫情之后,这一点更加无需挂怀。

在家工作已经成为常态,在度假屋工作,甚至在国外工作。

距离已经不是问题,只要有网, 处处都是办公室。这也是为什么GTA周边地区在疫情下逆袭大涨的原因之一。

买房最重要的就是投资性。

  1. 随波逐流,少数服从多数

现代社会追求个性,宁可做一只与众不同的猪,不做一个千篇一律的人。

但是买房请购买大多数人接受的房子,不必以一己之力挑战世俗,因为损失的都是真金白银。

买房基本看的是改变不了的和带不走的。

外部环境有硬伤的,如近墓地,飞机场,火车轨道,高速公路,加油站和高压线塔的能免则免。

内部格局以方正,开放,敞亮为主。最好不要有过多的死角和浪费空间。

吊顶高的房子虽然一楼显得气派,但楼上会损失一部分空间。当然面积大的豪宅算我没说。

卧室也讲究方正,不规则形状和突兀的角落尽量避免。

一些老房子一楼隔断较多,显得凌乱,如果可以通过拆墙的方法移除也可考虑。

当然最终体现在价格。

什么都可以改变,只要价格合适。

  1. 即使不信邪,也可以注意一下风水

风水对命运有什么影响我不知道, 但是有时真的影响房价。

众人皆知的,还是可以避讳一下,如路冲。

路冲是指房子大门或者车库对着马路。最早知道这个概念是通过一个做生意的朋友,据说路冲的房子破财。以前在华人区被讨论的更多,近几年,其他文化背景的买家也开始注意这一点。不仅是风水,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。曾经就有车在夜间直接驶入冲路的房子的车库门的事件。

洼地是另一个风水忌讳,有财运不济的说法。除此以外,也有造成积水和渗水的隐患。

一些诸如楼梯冲门,前后大门正对,有漏财的说法,但是如果不在华人区也不必强求。

  1. 刚需为王

刚需房有两个概念:  房型刚需和价格刚需。

Townhouse或者半独立最好有三个卧室,两个浴室以上,目前有一些新房只有两个卧室,个人觉得比较鸡肋。

独立屋则是四室为主,即使面积相当,三室和四室相差$20万左右。

而刚需价格来说,目前大部分买家集中在$100到150万。

当然各个小区价位不同,这只是大多一个大概率的区间。

毕竟大部分买家是工薪阶层,家庭收入$20万左右算是高薪。但是银行贷款也仅能批到5到6倍。购买1.5M的房子仍然需要50万左右的首付,如果父母不是开矿的,确实难以支付。

收入决定了大多房价的刚需价格。

这也是为什么大多伦多周边地区比GTA热点地区更为火爆的原因。

疫情是个驱使,但房价是主导。

最近周边的独立屋(距离多伦多一小时车程)价格已经接近马列旺奥(Markham,  Richmond Hill,Vaughan, Oakville)。

随着可负担性降低,买家则要越走越远。

作为普通人一生的最重要的资产,购买刚需房可以最大范围的保障升值的利益。

  1. 不必一步到位,资本的增长在于置换

对于年轻朋友,以大多今日的房价,想一次到位,的确很难。

但是比起上什么车,上不上车才是关键。

买不了独立屋,可以买汤耗子,买不了没有管理费的,可以买个Condo.

买房的目的在于将手中的钱转化为保值资产。

首先是保值,然后置换,分步骤进入小康。

目前市场上,可以购买独立屋的买家大部分是升级用户-即小房换大房。

即使可以一步到位,个人认为也不必将全部资金投入到自住房中,自住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房。

可以留下部分资金购买第二套,待房价升值,进行二次借贷,购买第三套,第四套。。。用资本撬动资本, 量变产生质变。

以上就是我对第一次买房的朋友的一点建议。